想要减少或避免掉头发,核心是针对性改善 “毛囊健康的影响因素”—— 掉头发的本质是毛囊进入 “休止期” 过早、或毛囊受损 / 萎缩,因此需从清洁护理、生活习惯、等维度综合管理,不同原因导致的掉发(如生理性、病理性),应对重点略有差异,但整体逻辑是 “减少毛囊刺激 + 为毛囊提供良好生长环境”。
一、先明确:正常掉发 vs 异常掉发,别过度焦虑
首先要区分 “正常掉发” 和 “需要干预的异常掉发”,避免盲目处理:
正常掉发:每天掉发 50-100 根,属于头发正常的 “生长周期更替”(头发分为生长期、休止期、脱落期,休止期头发自然脱落),掉发数量稳定,头发整体密度无变化,无明显稀疏;
异常掉发:每天掉发超过 100 根,持续 2 周以上;或头发明显变稀疏(如发缝变宽、头顶能看到头皮);或出现 “片状脱发”(如斑秃),这些情况需针对性干预。
二、核心措施 1:正确清洁护理,减少头皮和毛囊刺激
头皮是毛囊的 “土壤”,错误的清洁护理会直接损伤毛囊,导致掉发加重,需掌握以下要点:
1. 洗头:“适度清洁” 不损伤头皮屏障
频率:根据头皮出油情况调整 —— 油性头皮(1-2 天洗 1 次),中性头皮(2-3 天洗 1 次),干性头皮(3-4 天洗 1 次),避免 “天天洗”(过度清洁会破坏头皮油脂平衡,导致干燥脱屑、毛囊敏感)或 “超过 5 天不洗”(油脂堵塞毛囊,引发毛囊炎,间接导致掉发);
水温:用 37℃左右的温水(接近体温,不烫头皮),避免用过热的水(会烫伤头皮,刺激毛囊收缩)或过冷的水(清洁不彻底,油脂残留);
方法:洗发水先在手心搓出泡沫,再涂头皮(避免直接将洗发水倒在头皮上,浓度过高刺激毛囊),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不要用指甲抓挠,会划伤头皮、损伤毛囊),重点清洁头皮(发梢用少量泡沫带过即可),洗后彻底冲净泡沫(残留的洗发水会刺激头皮,导致瘙痒掉发)。
2. 吹发与梳头:避免物理损伤毛囊
吹发:洗头后用干净毛巾 “轻轻按压吸干水分”(不要用力揉搓,会拉扯头发、导致毛鳞片受损),吹发时用 “低温档”,吹风机距离头皮 30cm 以上,避免高温直吹头皮(高温会损伤毛囊,导致头发脆弱易断),吹至头发半干即可(剩余水分让其自然晾干,减少热损伤);
梳头:用 “宽齿梳” 或 “木质梳”,从发梢开始梳理(先梳顺发梢,再慢慢向上梳至头皮),避免用力拉扯(尤其是头发打结时,强行梳理会拽掉头发、损伤毛囊),梳头时动作轻柔,每天梳 1-2 次即可(过度梳头会摩擦头皮,刺激毛囊)。
4. 减少外界刺激:避免损伤毛囊的 “坏习惯”
不频繁烫染:烫染剂中的化学物质(如氨、过氧化氢)会损伤头皮屏障和毛鳞片,导致头发干枯、脱落,建议每年烫染不超过 1 次,烫染间隔至少 3 个月,烫染后及时用滋养型洗发水和发膜修复;
不戴过紧的帽子:长期戴过紧的帽子(如棒球帽、针织帽)会压迫头皮,影响毛囊供血,导致局部掉发,尤其是油性头皮,过紧帽子会闷住油脂,加重毛囊堵塞;
避免用手频繁摸头皮:手上的细菌会转移到头皮,引发头皮炎症,且频繁触摸会刺激毛囊,导致毛囊敏感。
三、核心措施 2:调整生活习惯,为毛囊提供 “适宜环境”
毛囊的健康与内分泌、代谢、压力密切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会打乱毛囊生长周期,导致掉发,需重点调整:
1.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稳定激素水平
熬夜会打乱内分泌(如导致雄激素升高、皮质醇紊乱),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同时缩短毛囊 “生长期”,加速头发进入 “休止期”,导致掉发加重;
建议每天 23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尤其是凌晨 1-3 点(肝脏代谢和激素调节的关键时段),尽量处于深度睡眠状态,帮助稳定激素,减少对毛囊的刺激。
2. 缓解压力:避免 “精神性掉发”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会通过 “神经 - 内分泌” 系统影响毛囊:一方面导致头皮血管收缩,减少毛囊供血;另一方面刺激 “休止期脱发”(大量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批量脱落);
每天通过 30 分钟运动(如跑步、瑜伽、游泳)、听音乐、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减压,避免长期处于 “高压状态”,减少精神因素对头发的影响。
3. 避免久坐:改善头皮血液循环
长期久坐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变慢,包括头皮供血,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营养,会逐渐变弱,导致头发细软、易掉;
每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如散步、拉伸),也可每天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顺时针按摩 5-10 分钟,力度适中),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为毛囊输送更多营养。
惠州广肤皮肤科注重人才建设,积极建设医生团队,广肤医生在皮肤诊疗上各有经验,形成了"专科专病专治皮肤"的特色诊疗模式,广肤在加强与港台等岭南中医流派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与多地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名院进行临床合作,为广大皮肤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加密,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就诊请提前预约,免排队,优先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