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期间的饮食禁忌,核心原则是避免已知或高度可疑的致敏食物,同时减少可能加重炎症、诱发过敏的 “风险食物”。具体需结合个人过敏史(如明确对某类食物过敏)和过敏类型(如皮肤过敏、呼吸道过敏、消化道过敏)调整,以下是分场景的详细建议:
一、首先明确:必须严格避免的 “已知致敏食物”
这是过敏饮食管理的核心,若曾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血清 IgE 检测)或实际经历(吃后明确过敏)确定对某类食物过敏,需100% 避免,包括含该食物成分的加工品,常见类型如下:
高蛋白类(易引发严重过敏):
海鲜:虾、蟹、贝类(蛤蜊、牡蛎、扇贝)、深海鱼(金枪鱼、三文鱼、鳕鱼,尤其不新鲜或生食)。
禽畜肉:部分人对鸡肉、牛肉、羊肉过敏(需结合个人史,非普遍禁忌)。
蛋奶:牛奶(尤其是酪蛋白、乳清蛋白)、鸡蛋(蛋清中的卵类粘蛋白是主要致敏原,蛋黄相对安全)。
坚果 / 种子:花生(虽属豆类,但过敏反应重,需单独规避)、核桃、杏仁、腰果、芝麻、葵花籽(交叉过敏风险高,如对花生过敏者可能对芝麻也敏感)。
植物 / 水果类(易引发口腔过敏或皮肤过敏):
热带水果:芒果(果皮附近的 “漆酚类物质” 致敏性强,易引发口唇红肿、皮肤瘙痒)、菠萝(含菠萝蛋白酶,刺激黏膜)、榴莲、山竹。
常见水果:草莓、桃子(表皮绒毛或果皮成分)、番茄(部分人对其 “茄碱” 过敏)、猕猴桃(含 Act d 1 蛋白,易引发口腔刺痛)。
蔬菜:芹菜、香菜、菠菜、洋葱(少数人过敏,多伴随呼吸道症状)、蘑菇(尤其是野生菌,可能引发严重过敏)。
其他明确致敏食物:
谷物:少数人对小麦(麸质)、燕麦过敏(需与 “乳糜泻” 区分,后者是肠道对麸质不耐受,非过敏)。
豆类:大豆(豆腐、豆浆、酱油中的大豆蛋白,需注意加工品成分表)、扁豆、鹰嘴豆。
添加剂:含亚硫酸盐(如腌制食品、葡萄酒)、人工色素(柠檬黄、日落黄,常见于零食、饮料)、防腐剂(苯甲酸钠)的加工品(部分人对添加剂过敏,需看成分表)。
二、过敏期间需 “谨慎食用” 的 “风险食物”
这类食物虽非个人明确致敏原,但可能加重体内炎症反应、刺激免疫系统,或与已知致敏原存在 “交叉过敏”,过敏发作期间建议暂时规避,症状缓解后再少量尝试:
1. 加重炎症的食物
辛辣刺激类: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生品)、芥末、咖喱,可能刺激皮肤黏膜(如加重荨麻疹、湿疹的瘙痒)或呼吸道(如诱发咳嗽、鼻塞)。
高糖 / 高脂类:奶茶、蛋糕、油炸食品(炸鸡、薯条)、肥肉,高糖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高脂可能加重体内炎症因子释放,延缓过敏恢复。
酒精类:啤酒、红酒、白酒,酒精会扩张血管,加重皮肤红肿、瘙痒,还可能与抗组胺药(过敏常用药)产生不良反应,增加肝脏负担。
2. 存在 “交叉过敏” 的食物
交叉过敏是指对某类食物过敏的人,因食物间存在相似蛋白,可能对另一类食物也过敏,需重点警惕:
例 1:对 “桦树花粉” 过敏者(春季花粉症),可能对苹果、梨、樱桃等 “蔷薇科水果” 过敏(花粉 - 食物交叉过敏,称为 “口腔过敏综合征”)。
例 2:对 “尘螨” 过敏者,可能对虾、蟹等 “甲壳类海鲜” 过敏(尘螨与海鲜的某些蛋白结构相似)。
例 3:对 “牛奶” 过敏者,可能对 “羊奶、马奶” 过敏(动物乳蛋白交叉反应)。
若已知对某类过敏原(如花粉、尘螨)过敏,需暂时规避相关交叉过敏食物,具体可咨询医生或参考 “花粉 - 食物交叉过敏表”。
惠州广肤皮肤科注重人才建设,积极建设医生团队,广肤医生在皮肤诊疗上各有经验,形成了"专科专病专治皮肤"的特色诊疗模式,广肤在加强与港台等岭南中医流派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与多地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名院进行临床合作,为广大皮肤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加密,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就诊请提前预约,免排队,优先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