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医学称 “风团” 或 “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核心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风团(红肿疙瘩)、伴随剧烈瘙痒,风团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退且不留痕迹,但易反复出现,严重时可能累及呼吸道、消化道,甚至引发过敏性休克。
一、荨麻疹的核心机制:免疫系统 “误判” 引发的 “血管扩张反应”
荨麻疹的本质是Ⅰ 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 ,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将 “无害物质” 误判为 “有害病原体”,启动过度防御,导致皮肤血管出现异常反应,具体过程分 3 步:
致敏阶段:首次接触过敏原(如花粉、海鲜)后,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性的 “IgE 抗体”,并附着在皮肤下的 “肥大细胞” 和 “嗜碱性粒细胞” 表面(相当于给免疫细胞装了 “过敏原雷达”),此时身体无明显症状;
触发阶段: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与 IgE 抗体结合,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其 “破裂释放” 大量炎症介质 —— 其中最核心的是组胺;
反应阶段:组胺会快速作用于皮肤血管,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涌入皮肤浅层)、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渗出到皮肤组织),最终形成 “风团”(血管扩张导致红肿,液体渗出导致隆起),同时组胺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 “剧烈瘙痒”。
简单类比:就像身体的 “安保系统”(免疫系统)把 “无害访客”(过敏原)当成 “小偷”,过度调动 “警力”(组胺等介质),反而导致 “社区秩序混乱”(皮肤红肿、瘙痒)。
二、荨麻疹的典型症状:风团 + 瘙痒,“来得快、去得快”
荨麻疹的症状具有鲜明特点,可通过以下表现快速识别:
1. 核心症状:风团(红肿疙瘩)
形态:风团多为 “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手掌),颜色多为淡红色、粉红色或苍白色,表面光滑,摸起来比周围皮肤略隆起,边界清晰;
特点:“来得快、去得快”—— 风团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多数几小时内消退),消退后皮肤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无色素沉着、无脱皮),这是与湿疹、皮炎的关键区别(湿疹消退后可能留脱屑或色素沉着);
分布:可孤立存在,也可融合成大片状,全身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现(如躯干、四肢、面部),部分人会伴随 “血管性水肿”(眼睑、嘴唇、舌头或手脚突然肿胀,无明显瘙痒,但可能有胀痛感)。
2. 伴随症状:剧烈瘙痒,可能累及全身
瘙痒:几乎所有荨麻疹患者都会出现剧烈瘙痒,尤其在风团出现时,瘙痒感最明显,严重时会影响睡眠、工作(如夜间痒醒,白天忍不住抓挠),抓挠可能导致风团增多、变大(机械刺激会诱发更多组胺释放);
全身症状:少数严重患者会出现全身反应,如发热(低热为主)、乏力、头晕;若累及呼吸道,会出现喉咙发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风险较高,需立即就医);若累及消化道,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易被误认为 “肠胃炎”)。
惠州广肤皮肤科注重人才建设,积极建设医生团队,广肤医生在皮肤诊疗上各有经验,形成了"专科专病专治皮肤"的特色诊疗模式,广肤在加强与港台等岭南中医流派的学术交流的同时与多地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名院进行临床合作,为广大皮肤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温馨提示:本网站已加密,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就诊请提前预约,免排队,优先就诊。